苹果赤衣病发病条件有哪些?

2025-02-28 23:00

雀麦幼苗基部红褐色,有白色绒毛,叶面细窄,叶缘和叶鞘都有绒毛;第一片真叶呈带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毫米,先端尖锐,有13条直出平行脉。赤衣病为害苹果树主干、主侧枝和小枝,多发生于主枝、侧枝。受害部位被覆薄薄的粉红色霉层,这是赤衣病的明显特征。枝干被害,起初在背阴面树皮上出现纤细菌丝组成的白色薄网,边缘羽毛状,逐渐在网上形成白色或粉红色脓疱状物。第二年,病疱边缘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泡,散生或相连,成长条状,长可达5—6cm。病部被覆粉红色霉层,边缘仍保持白色。以后霉层龟裂,遇雨易被冲掉。后期,病部树皮龟裂、剥落,露出木质部。当受害枝干被环缢时,迅速变黄凋萎。在四川,这种情形通常出现于6月。以菌丝及白色菌丛在病部越冬。四川雅安地区于3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经伤口侵入,4月下旬形成粉红色霉层,5月初形成担孢子。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下旬。该病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最密切,温暖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严重。此外,树势衰弱的老龄树发病常重。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多雨与潮湿的地区,降雨多少是影响发病的决定性条件。在四川雅安等地,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发病很重,而在与雅安相距不远的汉源,年降雨量700毫米,则发病很轻。尤其以3~4月份的降水量及降水日数对病害发生关系最大。因为雨水不仅有利于红色菌丛的形成,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而且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如果园土壤黏重、含水量高的果园及树龄大的植株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