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和病稻草。使用带菌种子或稻草后,病菌通过秧苗的芽鞘、根、根冠或伤口侵入,导致秧苗徒长。移栽带病秧苗后,稻苗易发病。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进行再次侵染,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形成循环侵染。该病在温度30-35℃时易发生,伤口有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偏施氮肥和未腐熟有机肥会加剧病害。籼稻比粳稻更易感病,晚稻发病重于早稻。
水稻恶苗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和病稻草。使用带菌种子或稻草后,病菌通过秧苗的芽鞘、根、根冠或伤口侵入,导致秧苗徒长。移栽带病秧苗后,稻苗易发病。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进行再次侵染,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形成循环侵染。该病在温度30-35℃时易发生,伤口有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偏施氮肥和未腐熟有机肥会加剧病害。籼稻比粳稻更易感病,晚稻发病重于早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