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主要在匍匐茎抽生期发病。感病后,会围绕叶片边缘产生一圈褐色病斑,叶片开始粗糙发蔫。之后病斑向内扩散,整片叶子变黄变褐,萎蔫情况加重,干旱时叶子会枯死。新叶的小叶黄绿色、小型化,呈舟型卷缩;植株发育不良,整株叶片无光泽,叶缘变褐色;根从外侧发生褐变,不久腐烂,植株枯死。发病幼苗新叶失绿变黄或弯曲畸形,叶片狭小呈船形,复叶上的两侧小叶不对称,多数变硬,叶色黄化。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无生气,叶片表面粗糙无光泽,从叶缘开始凋萎褐变,最后植株枯死。地下根部、叶柄和茎的维管束发生褐变甚至变黑。病发初期,病菌感染外围的叶片,在叶柄上出现黑褐色的长条形病斑,叶片从叶缘和叶脉间变成黄褐色,干燥时甚至会枯死。新长出的叶片染病时,叶片变成灰绿色或淡褐色,下垂状,然后从下部叶片开始慢慢变成黄枯状,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植株的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部在发病初期无异常,但当病株下部叶子变黄褐色时,根部便变成黑褐色。草莓黄萎病在草莓产地广泛发生,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长斑,植株生长不良,逐渐矮化,外围老叶叶缘和叶脉变为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