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从根部或茎部的伤口、气孔侵入,在维管束组织中扩散,造成导管堵塞,维管束受损。中午光照强时,需要的水分多但实际输送的水分少,导致叶片萎蔫。年度间梅雨期间多雨或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偏酸的田块发病较重。大雨或连阴雨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田间湿度大,发病现象会成片出现。西红柿青枯病通常在植株开花坐果时发生,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接着下部叶片萎蔫,中部叶片最后萎蔫,也有一侧叶片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病程进展迅速,重病株7-8天即枯死。病菌在10-40℃温度条件下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30-37℃。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从寄主根部或茎基部皮孔或伤口侵入,并沿维管束向上扩展,致使导管堵塞,整个组织被破坏从而失去输导功能。茎、叶因水分失衡而萎蔫。西红柿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和叶片,一般成株期发病。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