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种薯发芽病菌即开始侵染。病菌可借助风力、雨水等进行传播,具有多次再侵染的发病特点,老叶片易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湿度较高时,病部密生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后期病叶干枯脱落,植株成片枯黄。块茎染病初期,出现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呈暗褐色,病健部位分明。病部组织呈褐色海绵干腐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生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灰白色至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有时病斑发展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斑多时互相融合成大的枯斑区,引起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茎和叶柄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长条形或长梭形黑褐色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有的茎块染病,皮下呈现淡褐色海绵状干腐。马铃薯早疫病俗称夏疫病、轮纹病或干斑病,是由茄链格孢引起、发生于马铃薯的一种病害。此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也可侵染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