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管水源除草:野燕麦、稗草、泽泻、慈姑等杂草主要随流水、洪水传播,科学的管控水源可有效防控杂草。农田漫灌和串灌是杂草和病虫传播的主要原因。在灌溉口安装过滤网并及时清除堵塞物,能有效防控杂草。水稻秧田播种前保持田间水深10-20厘米,待稻种萌芽后排干田水,齐苗后再灌水10-15厘米,可淹死大部分杂草。
有机肥高温堆沤除草:有机肥来源广泛,如秸秆、落叶、干草、绿肥、垃圾等,若未经高温堆腐直接施于农田,会导致杂草传播。高温堆沤方法是:选平坦地,捶实地面后先铺一层10-15厘米的秸秆或泥炭,接着铺20-30厘米厚的切碎秸秆并浇水,撒上1%-2%石灰,再覆盖10厘米厚的猪、牛、马粪,逐层堆至1.5-2米高,最后用塑料薄膜或泥密封。堆中温度3-5天可升至40℃-50℃,最高可达60℃-70℃。夏季1-2个月,冬季2-3个月,可完全杀死有机堆肥中的杂草种子及作物病源。
轮作倒茬:轮作倒茬能有效防除农田杂草。科学的轮作可使优势杂草种群处于不利环境,减少或杜绝危害。野燕麦严重的小麦田连作3年,第4年种小麦的每平方米有野燕麦104株,改种马铃薯的田仅有7株,防效达93.3%。小麦—玉米轮作改为小麦—水稻轮作,可基本防除野燕麦。野燕麦种子深埋稻田土中37天即腐烂,失去发芽能力。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下,碱茅、硬草、棒头草等发生严重,改种棉花、玉米、蔬菜等旱作物可大幅减少杂草数量。花生、大豆、棉花、果树和林木育苗地等旱作地改种水稻,对狗尾草、牛筋草、马唐、蓼藜、野苋等防除效果达90%以上。
锄头挖草和刀割草:这是传统的农田除草方式,随着农业科技发展,除草工作已变得轻松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