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如在北京地区,7、8月间降雨多、雨量大,玉米青枯病发生严重,此时降雨为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提供了条件,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因这一阶段植株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乳熟期抗性下降,遇到适宜发病条件便大量发病。连作玉米地发病重,因连作条件下土壤中积累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发病条件包括播种过密、施氮过多、湿度大、连阴雨多,主要发病期在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和生长后期发病较轻。青枯病一般在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发生,从感病到全株枯死只需5~8天,快则2~3天。病株结实少,秃顶多,甚至完全不能结穗,危害大,发病愈早对产量影响愈大,直接导致果穗不饱满、产量降低,并使茎秆损坏和倒伏。病害发生与气候条件相关,在13~32℃之间均可发病,湿度大时病势发展快,低温加速病势发展,高温下病势不明显。不同品种和品系抗病性表现不同,连作田病情较重,发病条件为充足的病原菌和高温高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