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易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细菌性角斑病由假单孢杆菌属的细菌侵染致病,病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萌发时,附着的病菌侵染子叶,土壤中的病菌越冬后,由雨水或灌溉水溅到茎、叶或果实上侵染发病。病斑上的菌脓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病菌从气孔、水孔及伤口侵入。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在75%以上。在降雨多,湿度大,地势低洼,管理不当,多年重茬的地块病害严重。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高,结露时间长的情况下病害发生多。在田间浇水的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丝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灰褐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常形成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