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枯萎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是什么?

2025-02-21 22:28

该菌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病残体、土壤和带菌肥料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无寄主的条件下存活3年以上。病菌还可在种子上越冬,从病株上采收的种子带菌率3%-11%,成为远距离传播的菌源。主要通过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先在薄壁组织内生长,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随水分的输送迅速扩展到植株顶部。由于病菌繁殖堵塞导管,引起病株萎蔫。这一病程从苗期开始到结荚期显露出来。病部内外均有大量孢子,主要靠水流进行短距离传播,扩大为害。该病的寄主范围较窄,目前仅发现蔓生菜豆感病,不同品种感病性差异明显,北京地区白架豆易感病。发病最适温度24-28℃,相对湿度80%;地势低洼,平畦种植,灌水频繁,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的连作地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