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赤霉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2-19 12:42

病斑呈“V”字形扩展,并伴有深浅相间不规则的灰褐色轮纹,表面生少量灰白色的霉层。发病末期可使整叶全部枯死,严重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多数叶片枯死。蚕豆赤斑病叶片染病初生赤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斑,直径2~4mm,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缘浓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显,病斑布于叶两面;茎或叶柄染病开始也现赤色小点,后扩展为边缘深赤褐色条斑,表皮破裂后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点,扩展后花冠变褐枯萎;荚染病透过荚皮进入种子内,致种皮上出现小红斑。要早防早冶,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控制发病中心。每公顷用50%多菌灵15公斤加细土300公斤,拌成药土,撒入蚕豆种植穴中;或用50%敌克松500倍液泼浇土壤。在侵染过程中,会随风雨进行传播,如果田间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赤斑病的传播会得到一定的遏制,不过一旦遇到连阴雨天气时,叶、茎、花或豆荚上的病斑开始迅速变大,危害也会越来越重,直至最后蚕豆枯死。12月份少数植株就有发病,但主要在翌年4-5月间发病严重。凡春季及夏季多雨年份易流行;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壤、缺钾及连作田发病都较重。蚕豆赤斑病的为害程度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病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20℃上下,最低为1℃,最高可达30℃。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蚕豆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月至5月间;年度间春季多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保护地栽培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一般年份病株率为20-30%,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常见防治药剂:1、杜邦的增威赢绿,成分:氟噻唑吡乙酮。2、拜耳的银法利,成分: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3、爱利思达的易唯垛,成分:氟嘧菌酯·百菌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