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2025-02-18 18:10

该病由真菌中的褐孢霉菌浸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来年春季,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叶片、萼片、花梗等部位侵入,引起发病。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使病害蔓延。适温(20℃~25℃)高湿(相对湿度90%以上)及连续阴雨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此外,播种带菌的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

叶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黄枝孢菌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通过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皮或以菌丝体在种皮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或灌溉水传播,从叶片背面的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位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春季3~7月和秋季9~11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果期。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