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该病也称为“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俗称“打火印”,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病猪常突然死亡。
2.亚急性型:患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伴随便秘、呕吐,随后在背、胸侧、颈部、四肢外侧等部位出现深红色、大小不等的疹块,界限清楚,扁平凸起,故称“打火印”。
3.慢性型:病猪表现为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和梅雨季节,2月龄以上的猪最易感染,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病猪潜伏期短则3~5天,长可达半月之久,若不及时预防和治疗,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农贸市场、运输和屠宰环节的检疫。在猪丹毒常发地区,应定期在春秋或夏冬季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使猪群获得免疫力,这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