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疫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2-06 21:25

茄子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初为水渍状近圆形褐色病斑,后扩大至整个果实,病斑稍凹陷。叶、茎、花等部位感病,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或紫褐色病斑,茎易缢缩或折断。幼苗被害,茎基部呈水渍状坏死,引起猝倒。该病在重病田发病率达46%,烂果率达30%以上。

茄子疫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前作、邻作和栽培技术密切相关。发育最适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菌丝体发育良好。在高温范围内,棚室内的湿度是认定病害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重茬地和老菜地上的茄子发病率均高,邻作为番茄的发病也较重。一些条茄品种座果部位较低,或茄果较长而垂及地面,更易感病。此外,重茬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密植、通风不良,或保护地撤天幕后遇下雨,或天幕滴水,造成地面积水、潮湿,均易诱发本病。

该病在中国新疆地区主要在7-8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其发病程度与前作、品种、灌水、地势密切相关。露地栽培在7、8月伏天雨季,是发病盛期。凡雨季来得早,降雨量大,天气闷热的年份,发病早而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泥土粘重、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更容易引起该病害的发生。

病菌的卵孢子、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田间借风雨、灌溉水传播。在条件适宜时,病菌10个小时可完成侵入,潜育期仅2~3天,田间病害发展迅速。25~30℃,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发病,叶面有水膜存在是发病的必备条件。

釆用精细整地、合理轮作、适当控制灌水、及时清除病残体、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和施化学农药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茄子疫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