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绵腐病的症状识别?

2025-02-05 17:44

绵腐病常见于苗床,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水稻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芽,7天左右显症,起初在颖壳破口或幼芽基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或幼芽枯死。秧田初期为点片发生,若遇低温绵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受害。播种后幼芽长到1.5cm高以内时最易发病。最初在种子、幼根及芽鞘基部上生有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棉毛状物,并不断增加。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在播种后5~6天可发生的育秧期病害,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先在稻谷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轴部分出现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白色棉絮状放射状菌丝,后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泥土黏附而呈铁锈色、绿褐色或泥土色。受侵稻种内部腐烂,不能萌发,病株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