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疫病的发生规律主要受湿度和温度影响。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9-37℃,最适温度为28-30℃。在适温范围内,湿度是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或土杂肥中越冬,通过流水、灌溉水、雨水溅射及施肥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水溅射进行再侵染,导致病害迅速蔓延。
雨季早、雨量大、雨天多时,病害易流行。浇水过多、土质黏重、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施用未腐熟有机肥、重茬连作等都会加重病害。地势低洼的黏壤土、浇水过多、连作重茬地、田园卫生差和使用未腐熟农家肥也会导致发病严重。
黄瓜疫病在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翌年通过风、雨、灌溉水传播。发病适温为28-30℃,多雨季节发病重,大雨后暴晴最易流行。长江中下游地区4-5月为发病盛期,华北地区7-8月为发病盛期。连作地、排水不良、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栏肥、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较重。
夏季高温、雨量大、雨水日多的年份疫病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连作等也易发病。设施栽培时,春夏之交打开温室前部放风口后,病害容易迅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