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通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扁桃体感染后,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迅速,在呈现明显刺激反应前细胞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明显,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毒株不同而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累动物的死亡率为20%-40%,幼年羹动物的死亡率为70%-80%;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为10%-30%。ASF在粪、尿、血中存活能力强,是危害健康猪的主要原因。猪群走动时,混于粪中的病毒易进入呼吸道,穿过粘膜进入血液,吸附于巨噬细胞增殖并破坏巨噬细胞,导致感染猪突然死亡。感染量较少或仅在肺部血液中增殖的表现为急性型,肺部急性出血和功能障碍随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