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2025-01-27 18:15

水稻稻瘟病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节和穗。主要发生为害的是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病斑长可达3-4cm。防治方法首先是选育具有良好水平抗病品种,稀播育壮秧,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的策略是“注意防治苗瘟、巧治叶瘟、狠治穗瘟”。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隔5-7天一次。

穗稻瘟的防治: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期是水稻破苞期,药剂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亩用30克;40%富士一号乳油亩用150毫升;两种药剂任选一种,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连防三次,隔5-7天一次。

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急性型病斑: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白点型病斑: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产生少量孢子。当叶瘟侵染抗病品种时,一般会在叶脉中间形成褐色小斑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