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表层内越冬,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未腐熟的堆肥或浇水扩散。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31℃,最适温度为23℃。保护地气温20℃左右,连续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容易发病。翌年菌核萌发产出菌丝体,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病部产出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寄生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落入土壤、粪肥中越夏越冬,也可以混杂在种子中或以菌丝在种子内越夏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次年卵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油菜幼苗,引起初次侵染。条件适宜时,病部组织上产生大量的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囊一般在清晨大量形成,上午孢囊梗干缩扭曲,将小梗顶生孢子囊放射出去,随气流传播到寄主植物表面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