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由稻种、稻草和自生稻带菌传染,成为初侵染源,也不排除野生稻、李氏禾的交叉传染。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菌脓可借风、雨、露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染。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灌溉水和人畜走动传播。良种种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土壤消毒:播种前,使用药物对土壤进行消毒。调节播种时间:根据以往的病虫害发生时间,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