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茎腐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生枝条,病斑从靠近接穗处向上扩展,感病叶片表面出现多个褐色的、圆心为枯白色的近圆形病斑,病斑沿叶脉和边缘迅速扩展,相连后几天便可导致整个叶片干枯死亡。病原菌可沿感病叶片的叶柄或直接侵染新稍的茎部,感病新稍茎部产生褐色病斑,病斑绕茎部一周后导致新稍死亡。
樱桃根茎腐病多发生于五至十五年生初盛果期甜樱桃树上,很少在五年生以下幼树和十五年生以上的大树上发现。病从根茎开始,逐渐向粗大侧根蔓延,破坏皮组织,使其溃烂直至腐烂,导致树势衰弱,花量增多但坐果率降低,果实变小,发育不良,严重时整树死亡。
萎蔫型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条生长衰弱,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缩,形小而色浅,新梢抽生困难,花蕾皱缩不能开花或开花后不能结果,枝条失水,皮层皱缩或枯死。该病发生在大樱桃根颈处,感病部位树体皮层褐变,失去运输功能。发病初期树体上部症状不明显,3~5年后树势明显衰弱,叶芽萌发晚,叶片发黄卷曲。4月中旬后,部分挂果枝条开始萎蔫,果实明显偏小,色泽较白,无光泽。根颈部位树皮褐色、腐烂,韧皮部和木质部腐烂变褐,病势较重时主干枝陆续枯萎,直至整株死亡。
叶片青干型在春季或气温较高时,病叶骤然失水青干,多数从叶缘向内发展或沿主脉向内扩展,青干与健全组织分界处有明显红褐色晕带,严重青干的叶片脱落。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尖端或边缘枯焦,中间部分保持正常,叶片不会很快脱落。
大樱桃根颈腐烂病多发生在5~15年生初果期和初盛果期树上。病部先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皮层组织溃烂,形成层腐烂。病树树势衰弱,花量虽多但坐果率降低,果个小,产量下降。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发病程度与大樱桃园的立地条件有关,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时发病重,土质疏松、透气性良好时发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