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器侵染一般从萼片基部开始,花器变褐干枯,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幼果主要是果柄、果面被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成熟果实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颜色加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果柄被侵染时,首先局部变红,后变红部位出现浅褐色坏死干缩,严重时叶柄可产生稀疏的灰霉;而果柄病斑可通过萼片蔓延到果实,严重时果柄枯死。
该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8—25℃,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田间积水、种植过密、通风换气不当等,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十分有利于发病;氮肥用量过大、土壤粘重、多年连作的地块,灰霉病发生危害重;植株生长过旺、棚内光照不足、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会导致病害大发生。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条件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最适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为90%以上。一般日光温室温度低,灌水过多、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病;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于繁茂,通风不好,光照不足等条件下,易导致草莓灰霉病严重发生。
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容易引起草莓灰霉病。高温条件下繁殖,当温度在20℃左右、阴雨或者灌水湿度过大时,病菌繁殖迅速,病菌孢子借风传播,易从伤口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