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流行广泛,尤其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更为常见,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主要原因包括:蛔虫生活史简单、繁殖力强(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万~20万个)、虫卵抵抗力强(具有4层卵膜,保护胚胎免受化学物质侵蚀和紫外线照射,幼虫在卵壳内发育)。虫卵可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存活3~5年,并借助粪甲虫、鞋靴等传播。防治措施包括:保持猪圈干燥清洁;在流行区定期驱虫;使用左咪唑、阿苯达唑等药物,断奶后驱虫健胃,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
猪蛔虫病流行广泛,尤其在饲料管理较差的猪场更为常见,3~5月龄的仔猪最易大量感染,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主要原因包括:蛔虫生活史简单、繁殖力强(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万~20万个)、虫卵抵抗力强(具有4层卵膜,保护胚胎免受化学物质侵蚀和紫外线照射,幼虫在卵壳内发育)。虫卵可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存活3~5年,并借助粪甲虫、鞋靴等传播。防治措施包括:保持猪圈干燥清洁;在流行区定期驱虫;使用左咪唑、阿苯达唑等药物,断奶后驱虫健胃,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