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病菌孢子一般在15℃~20℃低温下形成。塑料大棚内早春温度低、湿度大易发病。种植过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发病重。在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灰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冬季12月中下旬至翌年6月间。年度间早春温度偏低、多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排水不良、与感病寄主间作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生长过旺、通风透光差、氮肥施用过多、与生菜、芹菜、草莓等易发灰霉病的作物接茬的田块易染病,特别是保护地春季阴雨连绵、气温低、关棚时间长棚内湿度高、通风换气不良,极易引发病害。病菌在田间借助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较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棚室内春季连阴天,气温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光照充足对该病蔓延有抑制作用。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属于典型的低温高湿病害,致病菌核在土壤中或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可随空气、水流以及田间作业传播。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当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病害易高发。灰霉病病菌扩增迅速,致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植物器官就会迅速表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数量很容易爆发式扩增,稍有耽搁就会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