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后,稻草露放在田间,风吹雨淋太阳暴晒,稻草被微生物很快分解,留下的物质非常少,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流失了。因此,水稻收获后,稻草枯干,可用生物菌肥施洒在稻草碎片上,再机耕,种植油菜、冬小麦、紫云英等作物。这样,稻草和生物菌在土壤里充分接触,分解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土壤里,供农作物吸收利用,同时生物菌消灭了虫卵和有害病菌,既减少了病虫害,又提高了稻草的利用率。另一种方法是深耕稻田,灌水越冬。水稻收获后,带有病虫害的稻草通过深耕埋入土壤里自然发酵,再灌满田水,虫卵和病菌在深层土壤里,加上水层隔绝空气,病虫害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一个冬季,到翌年重新插秧时,病虫害失去了原来的生物活性,濒临灭绝状态,大大地减少了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总之,水稻收获后,稻草不能焚烧,通过这样无公害处理办法,既减少了病虫害的威胁,又提高了稻草还田的利用率。
白背飞虱是一种迁飞性稻飞虱,在15℃~30℃的环境里都能正常发育。白背飞虱喜温暖,每年春夏自南向北迁飞,秋季自北向南回迁。其发生规律与副热带高压北台(时间和滞留)情况相关。一般迁入在7月中下旬,危害在八月上旬、中旬。只要南方前期降雨大,后期干旱,常是北方稻区这两种稻飞虱大发生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