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粘虫低龄期阶段,持续高温和降雨偏多对其发生和繁殖极为有利。玉米粘虫幼虫主要在夜间活动,阴天和虫口密度大时白天也能危害,且具有假死性和迁入土中的习性。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有选择耐病品种、种植中或晚熟品种、茬口轮作、清洁田园和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则建议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1-2次。粘虫一年发生2~8代,成虫需补充营养,对糖醋液趋性很强,昼伏夜出,黄昏至午夜活动最盛,飞翔力强,每年有几次远距离定向迁飞。成虫产卵喜产于麦子枯黄叶尖、叶鞘和被地下害虫为害的枯心苗上。幼虫多在夜间取食,3龄后具假死习性,老熟后做土室化蛹。黏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大害虫,对温湿度要求严格,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