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温差大,种植密度大,通风通光不好,易诱发西葫芦霜霉病。在发病温度范围内,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或田间湿度高,种植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均易导致病害发生。西葫芦霜霉病的病菌孢子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大量产生。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需要在水中完成,在15~25℃,叶面结露6~12小时,病菌可以完成侵入。15~16℃潜育期5天,17~18℃潜育期4天,20~25℃潜育期3天。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低于15℃或高于30℃发病受抑制。病菌随病叶越冬或越夏,也可在黄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为害过冬。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形成初侵染。发病后再产生孢子囊飘移扩散,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叶背结水有利于病菌侵染。病菌发育温度15~30℃,孢子囊形成适宜温度15~20℃,湿度85%以上,萌发适宜温度为15~22℃。在高湿条件下,20~24℃病害发展迅速而严重。多雨、多露水、多雾和昼夜温差大,阴畦交替等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温度大,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