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在冬小麦上发生严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处理病土、病株。具体措施有:(1)选用抗、耐病优良抗病品种;(2)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麦等进行多年轮作可减轻发病,冬麦适时迟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时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3)加强管理避免通过带病残体、病土等途径传播。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症状与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相似,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麦株发病初期在未展开心叶上出现褪绿或淡黄色梭形点,不久变成黄色不连续的短条斑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规则条纹,部分病株心叶扭曲。一般重病株不能成活,轻病株能分蘖,但分蘖少,株形松散,植株明显矮缩。田间群体症状表现为发病盛期小麦田成团或全田发黄,易被误认为缺肥或渍害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晚播,换茬轮作,用恶霉灵等农药拌种,发病初期用病毒A等农药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