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使叶片萎蔫;病菌也可以透过导管进入邻近的薄壁细胞内,使茎出现不规则斑。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冬天土壤湿度较大,病原菌易成活,次年发病重;若土壤过干不利于病菌过冬,次年发病轻。土壤肥沃,病残体多,有机质含量高,病菌易成活;土壤养分低,有机质含量少,不利于发病。微酸土壤发病重,碱性土壤发病轻。病菌在10~40摄氏度均可发育,30~37摄氏度最适宜,致死温度为52摄氏度10分钟,适宜的酸碱度为pH6.6~8.0。高温多雨,低洼潮湿,连阴雨后突然转晴,有利病害发生和流行。细菌从根部或茎部的伤口、气孔侵入,在维管束组织中扩散,造成导管堵塞,维管束受损,中午光照强时候,需要的水分多但实际输送上来的水分少,供不应求叶片自然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