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主要是降低湿度,加强通风换气,花期注意病害的预防,可以用啶酰菌胺、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等药剂防治。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及时清洁棚面尘土,增加光照;适时灌水,不要大水漫灌,切忌阴天灌水,防止湿度过大。寒流来临时,做好保温工作;黄瓜凋萎后的花瓣应及时摘除,装在塑料袋内,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可明显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提高棚室温度,降低湿度,加大通风,及时清除病叶、老叶、黄叶,补充钾肥钙肥。发病初期使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低温弱光湿度大是灰霉病发生的条件,提温,增光,通风透光,控湿。注意配方施肥。发病初期用百菌清烟剂熏棚。或者用10%多抗霉素喷施叶片。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要尽量的提高温度,保持夜间温度在15度以上,只只有这样秧苗才能安全度过寒夜,免受灰霉病侵染,同时要增加透光性,降低灰霉病发生几率。浇水要注意浇水量,一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微喷浇水,能有效的控制浇水,或者采用高垄栽培,不仅能有效提高地温,还能降低根系周边的湿度。栽培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可以适当修剪枝叶,增加条件通透性,减少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