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育苗地与番茄生产地和马铃薯地隔离,定植挑选无病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露地栽培加强排水防涝,生长中期摘除下部老叶、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加强温湿度管理、适当控制浇水、减少结露,发现病株随即清除,病叶、病果应拔除处理,以消灭中心病株。苗期和雨后喷药1次进行预防,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药剂可使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天左右一次,连治3-4次。番茄晚疫病治疗最快的药有烯酰吗啉、霜霉威、嘧菌酯、烯酰锰锌、氰霜唑等。在发现病株时要立即拔除,并喷药防治,可用烯酰吗啉、霜霉威、嘧菌酯、烯酰锰锌、氰霜唑每隔5-6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即可。
种植抗病品种。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及时用药。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培育无病壮苗,增施有机底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