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近地面假茎基部或贮存的鳞茎。病初呈水渍状,出现圆形小点,后发展为不规则状,致假茎变为黄褐色腐烂或倒折;干燥条件下,病部发白易破碎蒜瓣露出,在病部可见薄片状黑褐色菌核8~23个或更多,致鳞茎萎缩,影响产量和质量。
土壤因素:沙土、砂壤土等轻质土壤本身基础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水溶性硼容易流失,有效硼含量低;酸性土壤过多施用石灰,使土壤中形成较多的氢氧化铝等化合物吸附土壤中的有效硼,造成缺硼发病。
气候因素:由于发生秋旱、冬旱等极端天气。在干旱条件下,土壤长期干燥,降低有效硼的释放,容易出现缺硼症。
施肥因素:生产上普遍偏施氮肥和三元复合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造成硼、氮比例失调,加剧了缺硼症的发生。
品种因素:油菜是对硼元素敏感的作物,就品种而言,白菜型油菜一般不表现缺硼,但施硼仍可增产10%;甘蓝型油菜对硼反应最敏感,缺硼时症状明显,减产严重。在甘蓝型油菜中,杂交品种较常规品种敏感,优质油菜品种最为敏感;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敏感。
施硼技术因素:一是硼肥质量差。现在市场上硼肥质量档次参差不齐,有些硼砂或液硼含量低,施用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二是硼肥施用方法不当。在施用硼肥时,基肥用量过少,根外喷施时间不合理,在开满花时只喷1次,起不到追施硼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