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发生时期及玉米黏虫如何防治?

2024-12-30 17:29

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杂,喜食玉米叶片,形成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收。黏虫繁殖力强,产卵多选择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的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内取食嫩叶叶肉,3龄食叶成缺刻,5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吃光。幼虫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自残,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可在幼虫3龄前每亩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生态防治可在低龄幼虫期用灭幼脲1~3号200×10-6防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