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的方法是什么?

2024-12-30 16:56

病原菌生成菌和大型及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病菌发育适温为25—28℃,也可在5~34℃之间发育。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形态在土壤中存活,形成感染源,也可以经由种子传染。病原菌在茎盘附近死组织(枯死根)上增殖,侵入大葱内部。根际附近的腐烂部位,有刺足根螨两次繁殖。23~28℃高温下病害为严重。沙质土壤、土壤PH值低的地块均容易发病。有苗床感染和大田感染,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和土壤要消毒,不可连作。用石灰将土壤pH值调至6.5以上。育苗期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

大葱叶枯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壳针孢属真菌葱斑枯病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或越冬葱类植物体上越冬,也可附着于种子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适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当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达95%以上或阴雨天时间长,病害易流行。气温低于12℃或高于30℃,相对湿度小于80%或高温干旱,病害发生较轻。

农业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与非葱类作物2-3年轮作;施足腐熟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排涝,改善田间湿度状况;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药剂防治方法:可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雾,5-7天1次,连喷2-3次。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