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成虫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羽化,白天潜伏于杂物及缝隙等处,黄昏后开始飞翔、觅食,3-4天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低矮叶密的杂草和幼苗上、少数产于枯叶、土缝中,近地面处落卵最多,每雌产卵800-1000粒、多达2000粒;卵期约5天左右,幼虫6龄、个别7-8龄,幼虫期在各地相差很大,但第一代约为30-40天。幼虫老熟后在深约5cm土室中化蛹,蛹期约9-19天。成虫的活动性和温度有关,产卵量和卵期在各地有所不同,卵期随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高低不同所致。幼虫的危害习性表现为,1-2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危害;3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有假死习性、对光线极为敏感、受到惊扰即卷缩成团,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食物不足或寻找越冬场所时,有迁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