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植株感染病害后,先是叶边缘及叶脉之间出现病斑,后发展到叶脉之间及整个叶片出现黄斑,叶片失绿向上卷起,最后脱落。切开茎干,可以看到维管束变黑,但挤压没有脓汁流出。发病初期植株在早晚生长正常,中午温度高时叶片萎蔫,发病后期整个植株叶片下垂,萎蔫,早晚不能恢复正常,浇水后发病严重。
茄子黄萎发病较重与病源因素、气候因素、栽培因素关系密切。1、病源因素:茄子黄萎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带菌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迎茬或邻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特别是各家房前屋后小菜园,基本上是重迎茬和邻茬栽培,所以病更重。2、气候因素:温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低温是病害的主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越重。气温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3、栽培因素:土质粘重、盐碱地、重茬邻作、偏施氮肥、生粪烧根、定植伤根,栽植过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龟裂等发病均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黄萎病暴发。
茄子以采收嫩果为主,需肥量大,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5:1。氮肥充足时,茄子茎叶粗大,植株生长旺盛,可以形成较多发育良好的花芽,结实率也高。氮素不足,花多发育不良,短柱花增多。盛果期对钾的需求明显增多,应加强钾肥的施用。茄子里富含有皂苷化合物,对身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血液健康有重要的调节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降血脂作用。
芹菜属伞形科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有水芹、旱芹两种,芹菜也叫芹、早芹、香芹、蒲芹、药芹菜、野芫荽等名称,芹菜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能够促进食欲,调节胃肠等功能,很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