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故亦称角斑病或角状叶斑病。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
草莓叶斑病为草莓常见的叶面真菌性病害,在世界上各草莓产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草莓老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淡红色或紫红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3~6毫米的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色,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灰白色,酷似蛇眼。病斑过多会引起叶片褐枯。病斑大量发生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影响草莓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从而导致植株长势衰弱。
草莓叶片发生叶斑病初期为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近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呈深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至灰褐色,略有细轮纹,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被害叶片,先出现红色小圆斑,后病斑中心变成灰白色,边缘呈紫红色,整个病斑好似蛇眼。叶片染病后,光合能力差,从而使植株营养不足、衰弱,抗寒性降低;严重时叶片大部变褐、枯萎,甚至死亡。此外,在匍匐茎、果梗及萼片等部位上也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