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气温不断下降,茶树经过多次采收后树体消耗了大量营养,且根系在冬季仍保持活跃,因此冬季茶园管理直接影响翌年茶叶的品质、产量及效益。建议首先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缓解根系吸收不足造成的缺素症状,使心叶恢复绿色;其次在浇水后天晴时适当调高温度,促进地温恢复。冬前药剂防治方面,小麦越冬前发生纹枯病时,可每亩使用25%吡唑醚菌酯20~30毫升+430克/升或戊唑醇10~15毫升+芸苔素内酯10毫升+磷酸二氢钾50~100克的方案,同时防治茎基腐病和白粉病。蚜虫发生期可用5%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玉米蚜虫主要危害心叶,初期产生黑色霉状物,逐渐导致叶片变黄枯死,叶面生霉变黑,影响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生长。冬小麦苗期常见病害包括锈病、纹枯病和蚜虫病。锈病在幼苗期表现为叶子上出现凸起的包椎,影响生长;纹枯病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易发生;蚜虫病则需关注幼苗健康度。为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应落实播前精细整地、种植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包衣、合理适期晚播、秋苗期达标防治等措施。农业防治方面,通过深翻灭茬、精细整地降低地下害虫死亡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合理选种如抗性、耐性品种及对特定病虫害有抵抗力的品种。化学防治可在播种前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病虫害发生时使用戊唑醇、吡虫啉等药剂喷洒。物理防治可利用太阳能无人机、电动喷雾器等设备进行精准喷洒,提高效率并减少农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