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由于一年四季受到营养水平的影响,角的长度和粗度出现生长程度的变化,从而形成长短、粗细相间的纹路。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牛在自然放牧或依赖自然饲草的情况下,青草季节营养丰富,角生长较快;枯草季节营养不足,角生长较慢,每年形成1个角轮。因此,可根据角轮数加上无纹理的角尖部位的生长年数(约2年)估计牛的实际年龄。根据外貌鉴定奶牛的年龄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年轻的牛被毛光泽,粗硬适度,皮肤柔润而富弹性,眼盂饱满,目光明亮,举止活泼;老年牛则皮肤干枯,被毛粗刚,缺乏光泽,眼盂凹陷,目光呆滞,眼圈上皱纹多并混生白毛,行动迟钝。根据这些特征可大致区分老、幼年,但仍不能判断准确年龄。准确判断应按牙齿鉴定年龄,通常以门齿发生、更换和磨损情况为依据。牛犊出生时有乳门齿1~2对,3周龄时乳牙全部长出,但无后臼齿,共20枚。牛的牙齿从1岁左右开始脱换,1岁半到2岁换第一对门齿,2~3岁换第二对门齿,3~3.5岁换第三对门齿,4~4.5岁换第四对门齿,即4对门齿在大约5岁出齐,俗称“齐口”。据此可判断5岁前牛的年龄。此后主要根据门齿的磨损情况进一步判断牛的年龄,通常5岁时第一对门齿磨损,6岁时第二对门齿磨损,7岁时第三对门齿磨损,8岁时第四对门齿磨损。再后的奶牛年龄鉴别的意义不大,因为多数已在此前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