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潜藏在稻桩、玉米杆上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上升、土壤湿度适宜时,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飘落到开花的麦穗上,吸收养分不断繁殖,侵染危害。抽穗扬花期间雨日多,湿度大,温度高,有利病害流行。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多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病害开始在个别的小穗上发病,然后沿着主穗轴上下扩展,一直到邻近的小穗。病部褐色或者枯黄色,潮湿时可产生粉红色的霉层,空气干燥时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主要危害是形成枯白穗,严重时损失可达30%~50%,并影响小麦品质。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在麦桩、麦秆、玉米穗、甘薯等作物残体上越冬越夏,春季气温适宜时产生子囊壳,成熟后不断向空中释放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扬花的麦穗上引起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