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的病原菌卵孢子可存活3年以上,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度过不种植寄主作物的季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根部、茎基部和叶部。生长期间,病株陆续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随灌溉水和雨水扩散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病原菌还可通过风雨吹溅和农事操作传染,引起叶、枝、果发病。田间最初仅有少数植株发病,形成传病中心,迅速向周围扩散,侵染邻近植株。根据各地田间调查,由1个病株向周围扩展,10天内发病面积可达12平方米,20天内可达45平方米。在适宜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7天左右。潜育期9-14天,气温在25℃左右且光照时间长时潜育期短;气温低于15℃时潜育期长,有时呈隐症现象。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作物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常年生长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不存在越冬问题。芜菁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由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但田间传毒主要是蚜虫(菜缢管蚜、桃蚜、甘蓝蚜、棉蚜),种子不带毒。烟草花叶病毒蚜虫不能传毒,田间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大白菜对温度适应范围较窄,生育适温为18-21℃,25℃是温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