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发病适宜气候为低温高湿,不注意通风排湿或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棚膜都会导致高湿环境,从而引发灰霉病。西葫芦灰霉病可为害花、果、茎和叶,以花和幼瓜最为普遍。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随后向幼瓜发展。幼瓜染病后,初期顶尖褪绿,后呈水渍状软腐并产生灰白色霉层。腐烂的花、果脱落到健康的茎、叶、幼果上,会引起茎、叶、幼果发病腐烂。茎部感染初呈水浸状,后腐烂并导致茎蔓折断。叶片染病多从叶缘侵入,呈“V”形扩展,也可从叶柄处发病,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层。
番茄灰霉病大发生的关键因子是低温持续时间过长和持续高湿。温室温度10℃~22℃,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时,病害易发生。冬季日光温室反季节番茄生产中,空气相对湿度满足发病需要,温度成为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夜间温度持续低于15℃时,灰霉病发生严重。番茄开花结果期是病原菌侵染盛期,头一穗和第二穗果发病率较高。温室管理不善、植株长势弱、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均有利于灰霉病发生和蔓延。
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低温高湿,病菌最适宜条件为温度16~23℃,相对湿度95%以上,持续时间越长,病害流行越严重,温度25℃以上对病菌有抑制作用。大棚蔬菜因种植品种单一,倒茬困难,连茬种植严重,内部小环境中积累大量病原菌。栽培管理不当,种植密度过大,未能及时打顶、打杈,枝叶茂盛,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导致植株营养不良,抗病力差。花期是灰霉病发病高峰期和易感期,生产操作中蘸花处理花朵造成番茄果实后期蒂部花瓣及脐部柱头残留,成为病害初侵染点,蘸花是病害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