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褐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24-12-01 22:35

豌豆褐斑病病菌发育的温度为15~33℃,最适温度15~26℃。高湿多雨条件下容易发病。施肥不足,缺乏磷、钾肥,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发病加重。施带病残体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低洼地、雨后不及时排水、田间积水,发病也重。豌豆种子带菌或播种前没有经过种子消毒处理。连续多年种植豌豆,没有进行轮作,土壤中病原菌量大,增加了感病机会。病菌主要在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蔓延。播种过早或遭受低温冷害,或土壤黏重、湿度过高,或偏施氮肥、植株旺长,均易发病。温暖、潮湿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子叶或幼茎上出现病痕和分生孢子器,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6~8天。该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适温15~26℃,最高33℃,最低8℃。田间15~20℃及多雨潮湿易发病。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在种子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地表越冬,喜高温高湿环境,一般发病最适温度为25―30℃,潮湿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