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2024-11-29 07:48

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种子处理,药剂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是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以减少伤口,降低感染率。合理施肥,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避免氮肥使用过多。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及时清除发病植株,集中烧毁或远离田边。

玉米青枯病预防措施:种子处理,每10千克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20克,或20%福·克悬浮种衣剂22.2-400克,或3.5%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15克,进行种子包衣。苗期喷雾处理,苗期可在8-10叶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430克/升戊唑醇水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重点是茎基部及周围土壤,一定要喷匀喷透。

选用抗病早熟品种最经济有效。在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混发区,应选种同抗几种病害的优良品种。重病区应慎种掖单12,并适当控制密度,一般品种密度应稳定在四千五百株左右。药物防治,在上年发病较重的地块上,乳熟初期用50%复方多菌灵或百菌清500倍液,每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明显控制菌群扩展,减轻病症。实行合理轮作,上年重病地块可与甘薯、大豆等作物轮作,减少重茬机会,并提倡大小行种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清除病株,控制病源。将病株及时清除并集中烧掉,辅之深翻土壤,以减少和控制侵染来源。合理浇水和施肥,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控制后期不适当的浇水,增施钾肥等,对防止青枯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效果。玉米后期结合中耕起垄培土,有利排涝、散墒、防倒,使气生根入土,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植株免疫力,将有效防止青枯病的发生。

玉米青枯病是由几种镰刀菌或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病害。该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显症,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叶先青枯,茎基部3~4节干缩腐烂,根部空心变软,皮层变紫红或褐色,易剥离,严重时病株失水萎蔫枯死。发病率一般在10%~15%,高者可达30%以上。该病主要在玉米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几年培育的鲁单50、鲁单98。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