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易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
丝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灰褐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有臭味。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常形成溃疡。
幼苗发病,子叶上发生圆形或卵圆形水浸状凹陷病斑,后变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即菌脓。茎、叶柄、瓜上的病斑,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病部产生菌脓。果实上的病斑常向内部扩展,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幼果受害,易腐烂早落。
丝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由于病菌防治的叶片干枯、穿孔,以及果实上产生病斑,导致品质和产量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