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发生和气候因素的关系?

2024-11-26 15:24

玉米螟常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发生,其发生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且天敌寄生量少时,有利于其繁殖,危害较重;而卵期干旱会导致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较轻。玉米螟的发生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环境温度湿度适宜、越冬指数高、周围秸秆堆放多时,发生较重。

影响玉米螟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1)越冬基数;(2)气候条件,玉米螟喜中湿,高温干燥是其发生的限制因素,年平均气温越高,年发生代数越多;(3)品种抗虫性,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4)栽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作物的生育期和生长势,玉米螟雌蛾喜欢在播种早、水肥足的植株上产卵。

气象条件对玉米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湿度和降水量上。温度影响其发生代数和越冬虫的死亡率,越冬代幼虫耐寒能力强,即使温度降至-20℃以下,虫体冻僵仍可复苏而不致死亡。各虫态的适宜温度为15至30℃,最适温度为17至22℃,旬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上。在温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湿度对其发生发展影响较大,越冬幼虫需喝到足够的水才能化蛹,否则会延迟化蛹。因此,3至5月份雨量多、湿度大对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产卵非常有利,有利于第一代玉米螟的大发生。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