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菌源,栽培管理。灌溉:水分管理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影响很大,稻田长期深灌、冷水串灌会降低土温、水温,导致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农业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种植,避免单一化。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降低田间湿度。割净水渠和池埂杂草,增加通风透光性。处理销毁病稻草,减少田间菌源。早追肥,避免氮肥比例过高,注意氮、磷、钾肥的科学配比。化学防治:预防叶瘟应在未发病或刚发病时喷药;预防穗颈瘟需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40%稻瘟灵乳油(每亩13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每亩100毫升),对水20公斤均匀喷雾。已发生稻叶瘟病的地块,选用稻瘟灵或咪鲜胺等药剂。喷雾时使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增加防效。喷药应避开水稻开花期,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以免影响授粉。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需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