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玉米发生秃尖现象?

2024-11-16 12:13

病因: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子粒形成始于雌穗的中下部,逐渐向上或向下进行,最后在顶部结束。环境条件不适时,顶部小花或受精胚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败育。秃尖发生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顶部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因干旱或肥料不足退化为不育花;二是抽雄前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失去受精时机;三是栽植过密、肥料不足、干旱、雹灾或连阴雨天气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足够养料,无法发育成子粒。

防治措施:一是精选良种,选择适合本地栽植的高产、籽粒饱满、生活力强的包衣种子,播前进行晾晒和拌种处理。种植密度一般每亩4000株左右,肥力较好的田适当增加株数,肥力较差的田适当减少株数。二是合理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添加微肥。肥力低的地块重施追肥,注意前重后轻,防止贪青晚熟。三是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遇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80%时,应立即浇水,有利于授粉和灌浆。四是人工辅助授粉,玉米开花盛期,上午露水干后雄花开始大量散粉时,采用拉绳法或摇株法进行授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