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发生晚疫病的原因主要是晚疫病菌的存在和潮湿的气候条件。晚疫病菌对空气湿度要求高,通常需达到75%以上,湿度越大,病菌繁殖越多;对温度要求较低,7℃至25℃均可发生,最适温度为18℃至22℃。尤其在阴雨天气、雨量大、湿度高、气温偏低时,发病早且病害严重。晚疫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毁灭性,需重视防治。种植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实施3至4年轮作,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发病时及时使用杜邦福星乳油或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病菌通过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通过风、雨传播,雨滴飞溅将病菌带到植株上,通常从地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低温、阴雨、高湿度、露水大、早晚多雾时易发病。湿度持续在75%以上,气温在15~25℃时,病害易流行;晴天升温则病害减轻。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马铃薯薯块中越冬,保护地秋冬季温室中的番茄可成为春播露地番茄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气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形成中心病株后,遇适宜条件引发全田病害流行。病菌最适发育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95%以上。多雨低温、露水大、早晚多雾时病害易流行。此外,栽培条件也影响病害发生,如种植感病品种、带病苗、偏施氮肥、定植过密、田间积水地块易发病,靠近晚疫病棚室的地块病害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