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腐败梭菌。菌体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地。羊食了被污染的饲料与饮水后,菌芽孢随着进入消化道。当羊受到不良因素影响致使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腐败梭菌即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引起中毒性休克,导致羊迅速死亡。初春、秋末天气突变,羊在冬季营养不良或采食霜草,患伤风等都能诱发本病。4-7月龄的断奶羔羊以及1周龄以内的羔羊最易感染此病。发病突然,病程急剧,死亡很快,所以称为“羊快疫”。病的特征是消化道内产生大量气体,皱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呈现出血性、炎性变化。绵羊对本病最易感,山羊极少发生。多为膘情良好、6-18月龄的绵羊。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放牧于低洼、潮湿及沼泽地区常发生本病。以冬春季节多发,寒冷、饥饿等造成抵抗力下降,易诱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