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种子和田间带菌残体,防治上应注意尽量减少菌源、选育抗病良种和在病害流行年份及时喷药保护。种子处理:种子上的症状明显,播前可进行人工粒选以病粒;或用种子重量0.3%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多福合剂拌种。在大豆播种之前需要通过种子处理将大豆灰斑病粒彻底清除,在进行药剂拌种时可以选用多菌灵以及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此来提升种子苗期的病害防治效果。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在大豆中虽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程度差异明显,抗病力强的品种叶片上病斑数量少,病斑小,籽粒被害轻。经鉴定,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系)有合584、合383、合585、合597、东农61~2546、早生裸、中生裸等;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抗病性并不强。大豆植株各部位如叶片和豆荚的抗病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是叶片抗病的,荚和籽粒被害也较轻。但少数品种例外,叶片被害虽轻,种子却严重感病,因此在选育抗病品种时应予以注意。药剂防治:可在叶部发病初期喷药1次,花荚期再喷1次,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胶悬剂5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田间第1次施药的关键时期是始荚期至盛荚期。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防治2次。